灵活与专注——谈谈我这几个月来的远程工作体验

01/Dec/2024 · 1 minute read

从今年 8 月开始,我入职了一家新公司,正式开始了我的远程工作。记得面试的时候,面试官问我如何看待远程工作,我说作为对比,我比较反感办公室里被人轻易打断我的工作,所以我第一个期待的是远程工作可以减少打扰。事实上,几个月下来,远程工作总体而言带给我的还是很多幸福感的,第一时间想到两个主要的点:灵活的工作地点,以及不被打扰的空间

远程工作给我的幸福感

灵活的工作地点

工作地点灵活是远程工作最大的好处。在我的个人办公室(后面会讲我的个人办公室)之外的工作地点分类,按照频率,大概是:

之所以在车上最多,是因为我近期通常每周五中午会把车开到我老婆公司楼下路边,为了等她下班后一起吃(ceng)个晚饭然后接她回家。写代码的时候车窗开一条缝,既可以通风,也方便听着车门外的声音,享受自然的白噪音。如果遇上会议,关上车窗后,车子提供了非常好的隔音。当然了,也同时得益于 MacBook Pro M 系列笔记本的续航能力,可以实现一个下午都不需要找地方给笔记本充电。

车上工作

总体而言,我不算喜欢去咖啡馆工作,因为咖啡馆的桌椅并非为了办公设计,持续办公时间长了之后肩颈都挺遭罪,但是偶尔还是会去咖啡馆里的原因,还是因为一个人呆时间久了,心里会有些许烦闷,这个时候想换个环境让自己内心重新平静,我一般在咖啡馆不会逗留超过一个半小时。奇怪的是,咖啡馆可能人来人往,各种噪音,反而人还能进入心流状态,可能是一开始想要装逼,结果反而不自觉地就进入状态了吧。

楼下咖啡馆

后面也会想要探索其他办公空间,比如码头、海边、校园之类。当然,不论在哪里办公,工作信息安全是个不能忽视的问题,比如只使用个人手机热点网络,尽量在人少的角落,屏幕不对着其他人,人走开需要锁上屏幕等,这是个需要注意的细节。

不被打扰的空间

过去在办公室里上班,我经常需要找一些安静的角落工作,比如茶水间或者其他部门所在楼层,原因在于避免不了有人会有意无意地打断我的专注状态。办公室里的沟通通常是同步的,人会突然出现在我面前,我不得不立马回应,频繁的上下文切换,让我真正投入在关键事务上的时间急剧减少,人也进入不了专注状态。而远程工作的好处是,我的同事和我,都会自然而然预期沟通是异步的:你发出的消息,不一定会被立马回复;你收到了消息,不一定需要立马阅读,也不一定需要立马回复,我在 Slack 上常用的功能是 Save for later,即稍后跟进。真的很急的话,仍然可以语音呼叫,当然,这会给人带来心理门槛,所以这种情况几乎没有出现过。

如果是居家工作,那干扰源可能从同事变成家里其他人,尤其是有宝宝的家庭。为了隔绝这种打扰,我通过自如在家附近合租了一个房间,简单布置成我的个人办公室。这样的话,我就有了专门的用于工作的空间,虽然又有了通勤,但是只要 10 分钟左右。

我的个人办公室,很小,但温暖

远程工作更要注意工作效率和健康

除开远程工程带给我的幸福感,我另外关注工作效率和健康的问题。

远程工作因为身处独立空间,身边没有其他同事坐着,会少了很多 peer presure,这时候如果自己想偷懒,简直是天时地利。从公司或者领导,也就是管理的角度来说,我相信他们是基于信任以及以结果为导向为主来看待这个问题。而作为我自己来说,我则会尝试通过自律或者借助工具来确保自己的工作效率。

如同我在之前的文章《保持高效与专注的 5 个习惯》里所分享的,我目前仍旧延续了里边所有的习惯,比如不会在办公电脑上登陆个人微信等即时聊天软件,也会每天维护自己的 Todo list,确保自己不会在每天各种突然的信息和事务里迷失方向,尽量还是以高优先级的工作为主。

另外,确认与拒绝带给我更多的幸福边际。过往我可能不好意思回绝同事的请求,是工作中典型的老好人,来什么接什么,力求一个人人满意,以至于自己每天都很忙,久了会进一步演变成焦虑,因为过载的结果必然导致很多承诺无法兑现,我在过多的无法达成之后会陷入自我否定。现在我喜欢多问一句这个事情有多急,这个需求的背景是什么。有些需求是伪需求,有些需求不一定需要我来完成,有些需求可以放到 backlog 慢慢来,而有些需求,不是需求。确认与拒绝不是为了少做事,而是有限资源的合理化运用,让价值输出最大化的同时保持好工作与生活的平衡。

不过,我也不是总能 100% 做到上面讲的习惯或者体会。可能某天,心里就是无比想要继续把一个 bug 的根因找出来,或者是想要弄明白一个技术背后的原理,这些从团队视角看可能并不紧急,而同时理论上还有其他高优先级的事情在等着我,但是心里就是茶不思饭不香,忍不住继续深陷进去,非要研究出个所以然来。有的时候也会因此而懊悔,觉得自己耽误事,拖了集体利益的后腿。但慢慢又获得平和:我又不是机器,就当自己是馋嘴的小孩,偷吃了一口蛋糕就好。可能职场上无比专业的人的特点之一就是非常理性,显然我离这个确实还有很大距离。

健康方面,我有自己的升降办公台,通常会以 45-55 分钟为一个周期切换站姿和坐姿,周期中间会有 5 分钟左右的活动时间,可能是上个厕所,也可能是走动一下,也或者是简单的运动。久坐或者久站都不健康,最好是还能每天有不同强度的运动。

我的常用计时器

我所租用的房间,是在一个老小区,运气比较好的是,这套房子在一个 3 楼的大平台,邻居养了很多花花草草,还有鸽子,旁边是一个小学,休息间隙,我有时会在平台上走走,同时手里拿着零食补充一下能量,眼睛看看花草或者鸽子,又或者是看看对面小学里小朋友们在课间嬉闹,重点之一是不看电子屏幕,比如手机。反正是暂时停止思考与工作相关的事情,应该能算和正念沾个边了。

邻居的花草和鸽子

邻居的鸽子和我在熟络中

具体运动方面,在朋友 Mike 建议之下,我买了一对哑铃,照着短视频上的动作,每天做 1 - 2 组无氧,间或做下广播体操,没想到以前读书时候嗤之以鼻的广播体操,现在确实职场牛马救命稻草。

除了散步和运动,我也会下楼(我上下楼需要爬楼梯,没有电梯)骑上电动车,到村里角落一个阿姨的水果摊上挑上几个水果,来回一趟加一起,10分钟足矣。阿姨的水果种类不多,价格也都不贵,但是每次都没有踩雷,比超市的物美价廉。对了,水果也是健康必备,可以补充大量维生素。

弹性

我从这份远程工作中获得了一些幸福感,自然也会愿意承受这份工作中其他一些负担。比如我们团队成员分散多个地区,有时候避免不了我的中午时间开会,可能刚好是习惯上的午饭或者午休时间。这个时候,自己心态上需要富有弹性,比如如果这个会议确实重要,我可能先跑去吃饭再来开会;而如果会议本身我不需要很高的参与度,那我则是戴上耳机,边吃饭边参会。休息则是通过调整时间来实现,比如中午正好开会了,那我可能会在会后躺个15分钟,一开始有点不太踏实,觉得是不是有点罪恶,毕竟在公司办公室里的话,这种弹性是不可能有的。但是想想,只是常年办公室作息形成的无形枷锁罢了。我休息是为了保持清醒头脑,更高效的工作,15 分钟休息换来接下来几个小时清醒的工作,怎么看都值得投入。

这些中午的会议安排,要是放在原来公司里,我可能会比较烦躁,是因为这样它打乱了我中午和下午的作息。

弹性的其他表现则表现在更大的临时离岗宽容度,有时候可能因为个人事务,会走开一段时间,自己则是可以选择在其他时间段回来补上这期间的工作。我所知道的,有些同事会在下午的时候短暂离开,去接一下孩子放学之类,这些无可厚非,只要你不影响自己的工作即可。

当然,这个全靠自觉,我一般预判需要比较长时间(超过1个半小时),那我就干脆休假好了。比较短时间的话,我就自己在前面或者后面的时间里补上,重要的不是工作时长,而是工作交付的质量。

远程工作是我喜欢与适合的工作方式

总的来说,我喜欢远程工作,也努力让自己能够做好远程工作。所谓的做好,其实可能也比在办公室工作更难,因为同事之间鲜少见面,有时候彼此沟通会有误解,向上管理时又该如何呈现自己的工作产出?远程工作需要更多的自律,也需要更多的自我关注,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,自己的健康水平。所以,如果你也在思考远程工作是不是适合自己,可以先想想看,自己是不是享受一个人独处,喜欢做计划,以及愿不愿意保持有节律的工作和运动?

版权声明:本文为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来源:《灵活与专注——谈谈我这几个月来的远程工作体验 - Hackerpie》,谢绝未经允许的转载。